文笔好的古言阅读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亦有董永的记载.此书已亡佚,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仅见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览》的引文.《太平御览》引文如下:"前汉董永,干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73:'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努,……"有人以为刘向为前汉人,他怎能予知有后汉呢?怀疑《孝子图》系后人伪托.《法苑珠林》卷六二对《孝子图》的引文稍有不同:"董永者,少偏枯,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此段文字与《太平御览》所引《孝子图》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法苑珠林》的引文中没有"前汉"二宇,这就不好说《孝子图}为后人伪托.《南史》卷二十二中有这样记载:"慈字伯宝,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资所取,慈取素琴、石砚及《孝子图}而已."可见南北朝时尚有此书,如果说只有对董永的记述是后人妄增,似乎证据不足.《太平御览》引文中的"前汉"二字,是否为当时编者不慎误增,也不无可能.刘向是西汉末年人,如果《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董永当是西汉人,再说《孝子图》即使是后人伪托,也是比较早的,亦有重要价值.
孙向忠惠民地委党校副校长
主任委员:
委员:卢传贞山东省博物馆馆长
文笔好的古言阅读
被称谓"一方之信史"的地方志也大量地在"人物志"中记载了董永其人.如山东省《博兴县志》、《乐安县志}(今广饶)》《鱼台县志》、湖北省《孝感县志》、江苏省《东台县志》等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载入.所载董永故事多与《搜神记·董永》大同小异.固然,旧时修志有乱拉历史名人的弊习,但这样广大的地区,都将董永视为历史人物载入志中,肯定了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似亦不可忽视.
逢振镐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中,路遇一女子,愿做董永的妻子.二人同至钱主家,女子一月之内为主家织绢300
安作璋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古籍研究所所长
文笔好的古言阅读
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研究汉孝子董永,对于继承发扬这一传统,和社会主义小蝌蚪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副主任委员:
《蒙求》一书,也收有"董永自卖",旧注云:"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农作.……"这里对历史上实有董永其人是肯定的.
《中国人名大辞典》把董永列为我国历史名人载入.在"董永"条完结文73:"董永,后汉干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此处增加了"奉父避兵"南迁之说.
文笔好的古言阅读
董永故事属神话传说.诚然,董永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喝酒彩,但这也不能成为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往往将俺敬仰、交戴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以浪漫手法编成神话故事加以传啵,以劝化人们积德向善,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交之情.而有些民间传说,也往往是根据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完结故事的.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包拯探阴曹、关公显圣等等,都带有浓烈的神话喝酒彩,可谁又能否认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董永故事带有神话喝酒彩,就否定董永其人的真实存在.董永也正是依赖这浪漫的民间传说,才流传下来的.
综上所述,董永故里为山东省博兴县已无疑问.但是,清道光二十年《博兴县志}的编者没有进行实地考查,以为旧志董永墓一说在崇德社,一说在龙河洼,而对董永故里博兴提出了质疑.经实地考查,博兴县境董永墓只有一个,其地当时属崇德社(现陈户镇),而群众习惯上称为龙河洼,是同一地点两个名称.该志中此谬误,是由当时志书编者的浅陋和横疏造成的.
【游戏中的董永】
《蒙求》一书,也收有"董永自卖",旧注云:"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农作.……"这里对历史上实有董永其人是肯定的.
文笔好的古言阅读
高汉君戴延久许连村
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其实,董永是实有其人的.笔者发现,历代史料中至少记录了四个名叫董永的人.前列个董永记在《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个叫做董忠的人,因为告发别人的一个阴谋而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他的儿子董宏、孙子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末年,董武为王莽所废.幸运的是,27年之后,东汉光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复封被王莽所废的西汉故侯时,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孙)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汉书》明确记载,董永生活于"千乘"(今山东青州,即高昌侯国所在地),与《搜神记》所记完全一致:"汉董永,千乘人."因这条材料记在《表》中,且非常简略:"侯永绍封",历来不为人所知.第二个董永生活在东汉末年.最早记下这个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见于南宋人娄机所撰的《汉隶字原》卷1:"孟郁尧庙碑阴.碑云:刊碑勒谍.碑皆载仲氏父祖兄弟子孙所历所终之官,独有一董永为异姓."若此碑文所录不误,可以确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东曹县(济阴)之地有一位大约五十上下的乡绅董永其人.第三个董永在唐代,《新唐书·孝友传》记载河间有一个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个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传》的传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亲叫董永.
董永故事所以在江淮流域流传甚广,只据现已掌握的资料从其流传的过程进行考查.其故事的传啵,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汉代,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以"孝"教化其民,作为孝子的董永,也就成为人们道德上效仿的楷模,很快流传开.董永故事首先在山东流传,继而在黄河流域广为传啵.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中的董永画面,三国魏曹植的{灵芝篇》,即是董永故事在山东继而在黄河流域传啵的反映.在三国以前,尚未见到江淮流域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