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的杂志
时事政治 科普 《看天下》《环球时报》
语文文学 阅读 《意林》《文摘》《青年文摘》《读者》《萌芽》 《美文》《经典美文》《最文摘》
英语阅读 《新东方英语杂志TEEN版》《疯狂英语杂志》《英语广场》
练习 《高中英语时文阅读》《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38套》《王后雄学案》《重难点手册》《王后雄考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哦!!!
《文学与人生》杂志
文学与人生》2009年第一期目录 ▲实力杭州生活…………………………………………………….海飞读海飞的小说有感………………………………………….谢有顺 70后:在蜕变的途中 --读海飞的《看你往哪儿跑》……………………………..李云雷 ▲散笔鸡上树的那些日子………………………………………….宋长征名人土二狼………………………………………………….苏北 少女的祈祷………………………………………………….王潇然面对面的孤单……………………………………………….才苟母亲的漫长往事…………………………………………….陈洪金枣树,枣树………………………………………………….路来森 ▲小说小城生活的几个片段……………………………………….张锐强 孕妇须知2……………………………………………………老鹰难念的经…………………………………………………….赵剑云 ▲汉诗切片机台前的恋爱诗篇她徒步穿过1998年的雪…………………………………...林雪一群蚂蚁或一种生活又一次写到雨……………………………………………….潘月玲这些都不是我的…………………………………………….三月指尖上的森林掌心的海秦兵马俑…………………………………………………….元业总得忆起点什么…………………………………………….墨青谁曾认识这样的黑夜……………………………………….微紫 ▲校园追尾的叙述………………………………………………….曾林平安符……………………………………………………….周兴犁铧(外一首)…………………………………………….李倩 ▲地域:江西青年散文作品大展(九江卷)城市化与人类生命的困境………………………………….摩罗送君千里…………………………………………………….杨振雩尺素………………………………………………………….张慧敏村庄的词牌………………………………………………….周冲 初冬短简…………………………………………………….冷冰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学杂志
有个语文月刊不错 我们高考前老师就让我们买
我们那老师很牛的 我语文考了129分 可以说他的功劳最大
求一篇文章 《文学与人生》1000字到1500字 好的话加金币
其
实,我对"文学与人生"这个主题并没有多少的深刻的感悟.毕竟对很多人生的重要时刻我都还没有经历,少了很多经验和阅历,真要谈什么人生,也只是故作老成罢了.但要说说关于文学带给我的一些浅显的感性的感受,还是能说出点什么东西的.毕竟10几年的读书生涯以来,也颇有些感悟.
文学是人生的写照,人生是文学的源泉,文学与人生诗意的共栖.循着以身相许的文学情结,诸多人将梦的触角伸向文学,将无人能解的思绪,化作章章问句,萦绕心头.
想起来这样一段话:"我想,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无论何时,总要积极提倡的.即使没有人提倡他,他也不会灭绝.不惟如此,你就想禁遏他,也禁遏不来.因为稍有点子文化的国民,就有这种嗜好;文化越高,这种嗜好便越重.○
1" 人创造文学,文学也正是表现了人这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主观内心精神世界,才获得了与人本身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生动活泼的真实性、具体性和现实性,就像镜子,即使再擅长伪装的人,也会在文学这面"镜子"里反映中最真实的自己,悲与喜、爱与恨、生与死、感性同理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矛盾都都原形毕露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感受他们抑或是自己的情感流露,并且代入自身去体验或者重新回味自己那些注入在文字间的情
感.这种美妙的体验应该也就是有这么多人因文学而感伤,因文学而欢乐,因文学而感悟世界.
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给予意义,是对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以至聆听和观看文学,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中国人都比较熟悉的《史记》的人物传记部分,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提供了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的理想,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史记》所确定的价值尺度对后世中国人的价值判断和文学形象塑造所产生的样板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平民性、道德取向而非成功取向,包括它对权威和既定秩序的批判性态度,都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和中国文学的细节中.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然而他自己,虽可堪称文学的勇士,却仍然竭力逃避着这个现实又残忍的社会.亦或是,他确已无路可走.他曾坦然他的心分外地寂寞,因而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鲁迅的世界就是那么令人费解,初识鲁迅觉得他有无病呻吟之嫌,他用自己偏执的想法去套用整个社会,他行走于孤寂而无人能解.也曾幻想如果当初他放下所谓的姿态,平息心中对于现状的不满,或许他可以生活得快乐点儿,接受了现实,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慨,因而便不会有如此这般的孤寂.
但是我错了,鲁迅怎么会允许自己那么做.他站在时代的峰尖,他纵观着世态万千,他饱受摧残痛不欲生,他声嘶力竭却仍显得那么的焦措无力.至于一种无人能明的境地,他又岂能不孤寂?鲁迅的寂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它是这个时代的,更是整个社会的.譬如蒙克的《呐喊》,被现实社会挤压的只剩柴骨嶙嶙.
其实生于现代的人类也是寂寞的,没有心灵的追求,聊表慰藉的只剩物质的寄托.鲁迅的寂寞源于那个时代的悲哀,是一种无人能明亦无人可诉的聊赖.而现如今的寂寞,则是冷机器下漫无目的的追寻的悲哀.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心中空无一物却奢想着一飞冲天.没有生死相许的文学,没有痛入心扉的煎熬,有的是连成一片的寂寞成灾.因为缺乏安全感,因为无所谓绝望也无所谓希望的人生观,因为一份执着与贪恋.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读不懂自己了.总觉得无所适从,心便如三毛般随处流浪.三毛也可算一个我们无法完全窥知的人,她是如此的独特与神秘,即便是荷西,怕也无法完全洞悉她的内心○
3.她将心承载着文学一同去流浪,日子如风般吹过船舷,三毛的船却始终没有航向.也许荷西曾经担任过几时的舵手,牵手三毛共同度过那如歌的岁月,徜徉在撒哈拉金色的画卷里,彼时的三毛应该感受不到太大的寂寞吧!可随着荷西的离去,带走了三毛停留的理由,她继续流浪.
文学是作家心灵的寄托,也许他们并不奢求别人可以读懂他们的寂寞,不过确实明白者也只是寥寥.他们的寂寞更多是写给自己看的.无人时,自己聆听着自己的寂寞,体味着非凡的人生况味.很多时候,我们茫然无终,不知何去何从,似久留池塘的鱼儿,早已厌倦了这汪浅滩,渴求着大海却惧怕着惊涛骇浪.然而,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心如此的寂寞?是上一代的遗传还是这一代的悲哀?是有欲无求还是可求无欲?是无暇顾及还是无力涉足?
不过寂寞也好,就像鲁迅说的,起码他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4.忠于自己的心,足以屏蔽外界的喧嚣,亦如佛家禅礼: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学者心中似都有那么一种顿悟,将身心高高束起,免受凡尘灰埃所附.鲁迅用希望的盾抗拒着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他明知道盾的后面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寂寞的鲁迅高声呐喊,寂寞的三毛四处流浪,他们确乎在找寻一个寄托,一个足以抵抗寂寞的港湾.
深陷文学的人往往都是寂寞的,我们因为生活而生活着,偶尔驻足思忖着前进的方向,有时侯风带来了心的讯息,于是我们循着心的指引,踏上新的征程.
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其实就是看透世俗喧嚣的凡尘,寻求一份心灵的净土.